“今天做清燉羊肉,拌了一個西蘭花蓮藕木耳。”
“馮姨不能吃辣,少油少鹽。”8月29日,銀川市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金家巷社區工作人員趙秀琴對愛心助餐點工作人員羅瑞芳囑咐道。
“我知道,馮姨的飯,我都單獨做。”羅瑞芳說。
趙秀琴的囑咐已持續50多天。
78歲的馮書文是該社區森林九里小區的獨居老人,兩個兒子都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工作。平時,倔強的馮書文獨自生活,住院都是自己打車去,但做飯一直讓她頭疼。“我一個人吃不了多少,常常是做一頓吃幾天,還要買菜、洗鍋,很麻煩。”2016年,金家巷社區開辦了愛心助餐點,為馮書文解決了難題。每天中午她都如約來到助餐點就餐,“飯菜可口,又衛生干凈,我也不用那么麻煩了。”
今年6月,馮書文又發起愁。她體檢后發現腰椎骨質疏松嚴重,多處骨折,醫生要求她臥床休息3個月。因為怕麻煩別人,堅強的馮書文仍然堅持自己走到愛心助餐點。但平時10分鐘的路程,生病后她卻要花30多分鐘,而且腰疼難忍。有一天,馮書文如常慢慢“挪到”助餐點時,引起了金家巷社區黨支部書記紀菲菲的注意,紀菲菲連忙上前扶著。
知道了老人的難處后,紀菲菲決定:由社區負責每天給馮書文送餐。
8月29日中午,趙秀琴將清燉羊肉、涼菜、米飯都裝進保溫桶,準時送到馮書文家。“馮姨,今天做的是羊肉,你嘗嘗。明天你有啥想吃的?”馮書文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胃潰瘍等病,社區愛心助餐點每次做飯都很仔細,涼菜單獨拌少鹽少油,做菜特意煮軟一點……“知道我身體不好,社區都是單獨給我做。葷素搭配花樣多,我感到特別溫暖,社區就是我的家。”馮書文說。“我本來想寫封感謝信,但覺得不足以表達我的謝意。就特意讓兒子訂做了一面錦旗送到社區。”馮書文感激道。(記者 楊 超)